激荡60年——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历史简编(2)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二、崛起(1979~1991)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给予了摩托车企业发展的空间、创造的需要和突破的动力。在早期仿制、开发的基础上,以军工企业和地方国企为主的摩托劲旅,打开了中国现代摩托车产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军转民”开现代摩业先河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军工企业“军转民”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嘉陵、建设、金城等兵器、航空、军直系统企业,坚持“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开发摩托车产品,成为中国现代摩托车产业形成、发展的开路先锋。
1979年嘉陵机器厂制造出第一输嘉陵CJ50摩托车,1980年该车生产2500辆,“嘉陵”成了国内摩托车的代名词;1980年建设机床厂第一代重庆牌JT50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诞生,在“军民结合、枪车并举”的大道上迈出决定性的一步;1979年南京金城机械厂开发出首辆金城CJ70型摩托车,并在两年内完成测绘、试制、小批量投产工作并通过国家鉴定。
此外,望江机器厂、渭阳柴油机厂、洛阳北方摩托车厂、平山机械厂、原野车辆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南京玉河机器厂等军工企业亦在转产摩托车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1986年国家确定的19家定点生产厂家中,军工企业就有13家,其摩托车产销量占了全国总量的70%以上。
改革助力摩托产业崛起
20世纪80年代,乘摩托车业发展之大势,长江750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光彩;其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到山东750、泰山750、柳州750、湘江750等10多家;其品种发展为长洪、长动、湘江、赣江、冠军、金冠、战友等诸多品牌;其车型拓展为各式军用车、警用车、赛车、工程车、消防车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直到2005年,古老的长江750生产厂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而停止生产,留下了人们对这一经典车型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80年代到90年代初,望江机器厂成功试制出民用三轮摩托车并自主开发制造了中国第一辆太子摩托车━━望江WJ250;浙江温岭摩托车总厂第一辆西湖牌250-B摩托车成功下线;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试制出幸福125型摩托车并量产上市;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自主研制了南方NF125摩托;南京玉河机器厂开发了玉河牌50Q-Ⅱ型摩托车……
开放带来技术引进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企业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有力促进了我国现代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嘉陵率先引进日本本田50、70车技术设备,其70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畅销车型;建设引进日本雅马哈V80型技术成功研制了CY80摩托车,成为畅销20多年而不衰的“80王”;金城引进日本铃木AX100后,对其进行了国产化和创新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X100系列产品;济南轻骑全面引进铃木K系列技术设备,推出了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TB50木兰,并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踏板车市场;广州五羊自行车公司引进本田GL125技术打造的“五羊款”摩托车久盛不衰,保有量几占摩市半壁江山。此外,长春长铃集团引进铃木技术开发的AX100摩托车、天津迅达摩托车公司引进德国迅达普公司整套技术设备及商标,制造的迅达牌摩托车等亦成果显著。小结:1978年~1991年,是中国现代摩托车产业的崛起、发展期。摩托车产量由1978年的2.19万辆升至1991年的131.73万辆,车型、排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后旺盛的市场需求,结合军转民大趋势下国有企业雄厚的资金技术资源,构筑起中国现代摩托车产业的基础平台。(待续)
来源: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