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将如何消化国Ⅲ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截至今年6月,单月摩托车销量较去年同期出现了15%左右的下滑(除2月),在如此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国Ⅲ的执行会不会让这种态势愈演愈烈呢?
国Ⅲ不仅是一个国际性的环保标准,它同样考验着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研发实力,这将是摩托车产品一次重要的技术升级。而谁来为国Ⅲ的技术买单呢?非消费者莫属,终端市场、涨价的事实将赤裸裸地摆在他们面前。价格上扬势必影响销量,这就将直指厂家与商家的经济命脉。而国Ⅲ的延时给了企业缓冲和应对的空间,也让商家们有更多时间思考策略,消化国Ⅲ。
对此,记者随机电话采访了全国部分代理商、经销商,经总结,发现他们对国Ⅲ主要有如下几种态度和猜测。
态度一:
国Ⅲ将会成为摩托车市场的阻碍力
支撑理由:对市场而言,国Ⅲ产品没有任何优势。何出此言呢?产品性能和价格是摩托车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两个购买因素,而国Ⅲ的实施会让它们受到影响。我们知道要通过国Ⅲ,电喷系统和三元触媒催化是最主要的两个技术途径。众所周知,电喷系统是从根本上实现国Ⅲ的有效方法,它使用电子控制,能让燃油喷射装置更加精确,但这会将单品成本抬高近1000元。从目前我国摩托车市场的消费水平来看,电喷系统的启用无疑将是一个冒险的尝试,考虑到产品最终的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成本较低的触媒。因为就算是进口触媒,它的成本也才400元左右。可见,触媒将成为企业应对国Ⅲ的主要途径。由于触媒是置于消声器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损摩托车的动力。成本升高了,动力性能反而减弱了。基于这两点,部分商家认为国Ⅲ对市场是没有促进作用的,相反会成为阻碍力。
应对措施:部分商家虽并不看好国Ⅲ,但明年7月的国Ⅲ应对却是势在必行,否则摩托车是不能上牌的。涨价在所难免,如何确保销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这是摆在摩托车商家面前一道新的课题。
身经百战的经销商们虽然无可奈何,却也习惯了市场的瞬息万变,更学会了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对于涨价的事实,商家们显得非常从容,反正水涨船高、高进高出,不是自己经营的品牌在涨,而是全行业水平线的一个提升,只要与竞争对手相比,手上的品牌有相对优势,他们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并有信心继续把市场做好。同时,商家判断国Ⅱ到国Ⅲ的这个阶段会让市场出现短暂的低迷,他们要做的也就是尽量减少下降的幅度,用一些营销手段去弥补消费者的心理落差,例如针对部分市场前景好的车型,预留空间,当国Ⅲ真正实施的时候,促使该车成为一个增长点,以保证业绩。
态度二:
国Ⅲ将对一二线品牌有利
支撑理由:国Ⅱ到国Ⅲ的转换有一道无形的技术门槛,并非每个企业都具备了相应的实力。如今,除骨干企业有技术储备外,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探索和改进。这给国Ⅲ的执行留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因为除对发动机、空滤器、消音器等摩托车关键件要处理好外,对整车、零部件、服务系统等也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这些能否与国Ⅲ相匹配,都还悬而未决。一线品牌凭借其多年的沉淀,在国Ⅲ的对应上会做得比其他品牌更加的周到,特别是在技术成本方面会凸显优势。如果国Ⅲ真能严格执行,对拥有技术实力的厂家来说无疑是个良机,因为部分三四线品牌会因技术难题而丧失市场空间,这会让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更高,而一线品牌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外,对一些二线品牌来说,国Ⅲ很可能会是一个契机。二线品牌的优势集中表现在价格上,国Ⅲ成本的增加或许正好契合了消费者的期望值,加上技术的升级,能提升品牌价格。所以,一些手中握有一二线品牌的商家对国Ⅲ是充满了期待。
应对措施:国Ⅲ是国家强制执行的一项指标,但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直观的改变,却要他们为此买单,抵触心理在所难免,这会是市场的一个过渡期。但在商家看来,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消费需求是始终存在的,用户总要买车,对消费能力较强的人来说,五六百元的提价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从品牌效益考虑,他们还是会选择一线产品,可见,国Ⅲ对这部分人影响不会太大。而对消费能力有限的用户,商家也会通过产品价格差异来弥补,在每个价位都提供可购买的车,从而把最终的选择权留给用户。在这个时期,商家间的竞争会更多地趋向于谁的库存更合理,谁对细分市场吃得更透,谁更好地利用好了品牌优势,谁通过上牌、补贴以及赠送等营销手段把口碑做得更好了。
猜测一:
夭折的可能性很大
支撑理由:
1、先天不足
早在2005年,国外就已经开始对摩托车尾气排放实行欧Ⅳ了,而我国还处于国Ⅱ水平。本次国Ⅲ标准的实施是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摩托车产业的技术实力。但众所周知,国外摩托车市场环境是非常健康的,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由开放的销售环境、与产品相匹配的配件供给让欧Ⅳ显得水到渠成。回过头来审视国内,整个摩托车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当然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摩托车产业较国外起步较晚,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城市“禁、限摩”的政策限制,让行业一直处于畸形发展的态势之中,导致摩托车产业只实现了量的突破,却缺少质的飞越。国Ⅱ的实施效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严格来说,目前国内一些企业连国Ⅱ都还未达到。所以在如今条件如此不成熟的情况下,国Ⅲ多多少少有些先天不足,难免让人有拔苗助长之感。
事实上,我国为什么没有照搬国际上通用的欧Ⅲ标准,而是采用了国Ⅲ呢?就是考虑到国内燃油品质与欧洲仍有差异,可能会让尾气排放超标,强制性地安装一个OBD测试装置。这样如果油品品质有问题,OBD会自动报警,让发动机停止工作。OBD装置已率先应用于汽车行业,会不会嫁接到摩托车产业,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国Ⅲ推迟也从侧面证明我国摩托车产业确实还未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2、后天难弥补
国Ⅲ真正实施,一些小品牌就不得不动了。技术门槛的提高变相封杀了它们的生存空间。怎么办?按照应对国Ⅲ的老办法,花点钱找个大品牌挂靠,弄几辆样车应付检测,推向市场的成品以前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通过钻空子仍然屹立不倒的企业不在少数,于是,大家纷纷应付了事。如此一番,国Ⅲ也就名存实亡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前车之鉴。很明显,这将对国Ⅲ执行和监管力度提出考验。是否有完善的检测机制,如何对市场的产品实施监控都将直接影响国Ⅲ最终的执行情况。而这一块真正做起来,所需要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国Ⅲ要名副其实,还有一段艰辛之路。
猜测二:
行业洗牌的催化剂
国Ⅲ一旦严格执行,除了会淘汰一批技术实力差的企业,它也会打破现有的摩托车市场格局,影响产品结构,实现行业的再次洗牌。受技术限制,150ml及其以上产品要达到国Ⅲ,必须使用电喷并以此技术为主,辅以三元触媒转化器和二次补气等技术,成本一般在1000元以上;而150ml排量以下的车型,只要改动发动机,加上触媒处理就可以达到排放要求。这样一来,150ml排量的车成了一条分水岭,而这中间的价差很大,部分原本青睐150ml车的用户会不会因此选择125ml车?原本在150ml车上占据优势的企业会不会受到影响,从而释放出一定的市场空间,亦成为市场格局的一个变数?究竟国Ⅲ会给行业带来什么,现在任何定定论都为时过早。我们只是希望它真能促进摩托车产业的前进。
来源:摩托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