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轮产业,真正读懂你的是谁?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中国的三轮车市场很贴切。虽然三轮车的早期造型是给自行车加装一个小货厢,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将两轮摩托车的车架进行简易改进,加装一个大货厢,动力问题得到了解决,在这种状况持续10多年后的今天,三轮车显现出了勃勃生机。三轮车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产品真正来源于群众的智慧,来源于百姓的需求,正因为这样,在中国摩托车工业30年的发展历程中,自视甚高的两轮摩托车生产企业对有些旁门左道的三轮车不屑一顾,更别说将三轮车纳入自己的事业视线了,所以,从第一辆自行车式三轮车发展到目前年产销二、三百万辆,广大人民的需求始终是推动三轮车产业发展的原始力量,而那些具有宝贵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绝对尊重金钱价值的私营企业主则是群众利益的真正捍卫者,他们在享受百姓需求被满足的快乐的同时也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巨大的需求和简单作坊式作业之间的冲突深深地困惑着这些私营业主,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实现新的突破?
此时,经过20多年发展的两轮摩托车开始进入稳固时期,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日千里的大好形势一去不复返,企业的决策者不得不目光旁顾,三轮车开始进入他们的视线。
“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这条颠扑不破的幸福情感真理此时成为三轮车产业获得新发展契机的写照,品牌和生产资源的结合为三轮车的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
中国三轮车产业的现状
中国三轮车究竟有多少家生产企业恐怕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仅河南中原某县就有60多家企业在生产三轮车,年产量60-70万辆,而三轮车品牌更是五花八门,据说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数百家,初具规模的也有百余家,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着实让三轮车市场热闹异常。自我成长、自我修正,自我优化,不被关注、吃惯了粗粮的三轮车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全国形成了三大板块。
-------浙粤板块。以生产中、高品质三轮车为主,产品主要出口,数量不多;
-------鲁苏板块。以生产中、高品质货车为主,全封闭车、商用车也有涉及,这个板块的代表企业是徐州宗申和北汽福田,这两个企业的年产总量在40—50万辆左右,约占到中国三轮车市场的20%。位于山东临沂的山东北易车业有限公司虽然目前年销量只有5、6万辆,但其年产30万辆的三轮车生产基地即将竣工,后势可圈可点。
-------晋豫板块。这个板块拥有众多厂家,资源最丰富,以生产中小排量的货车和小型休闲车、助残车为主,代表企业是洛阳北易三轮车有限公司、新乡力之星、平顶山叶县隆鑫、洛嘉永盛等。该板块的总产量达到一百多万辆,占到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有行业人士认为以生产半封闭车为主的川渝板块也可以做为一个新兴的三轮车板块,虽然其产量不多,但具有一定的发展后劲。除了上述区域优势之外,散件于全国其他地方的三轮车企业瓜分了剩余市场。
就产品排量结构看,110系列的占到50%左右,125—150的占到25%左右,175—800的占到25%左右;从车型款式看,110—150排量的货车、休闲车和助残车为主销车型,而作为边远农村市场代替出租车使用的150—250排量的封闭车和挤占农用车市场的800排量的三轮货车虽然销量不多,但利润十分客观。从价位上看,110排量的三轮车价位一般在3500-4500元,125-200的货车价位在4500-6000左右,相对于全封闭三轮车1.3-1.6万元的价格相比,普通三轮车的价位更适合中国百姓的购买力,更适应中国的国情。从单一品牌看,目前市场销量大的前6个品牌是宗申、福田、大阳、隆鑫、力之星、永盛,他们的总销量约在90万辆左右,占到整体销量的36%-42%。
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三轮车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上述资料只是一个约略概括,但这些数据折射出的一个现象很有些意思:两轮摩托车用30年时间整合、调整、洗牌而取得的“品牌集中度”在三轮车产业不过用了十年时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轮车的步子显然更加迅捷一些。
中国三轮车产业的缺陷
中国三轮车产业的缺陷表现得十分明显:
第一个缺陷是自发性、原始性所造成的先天不足。由自行车或者说两轮摩托车改进而来的三轮车早期出自民间小作坊里的工匠,纯粹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根本谈不上设计,也谈不上什么技术标准,后来规模有所扩大,但不过是参与的人增加而已,硬件或者技术并没有得到根本提升。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后来开始严格生产准入,提高了进入该产业的门槛儿,但95%以上的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小企业却是在这个政策出台以前取得生产资质的,真正获得生产准入资质的不过5、6家而已。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资金匮乏、品牌意识薄弱以及缺少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大部分企业难于将其做成经济规模,做强做大更是奢谈;
第二个缺陷是三轮车一直未被列入正经门派。尽管作为农用车或者说两轮车边缘产品的三轮车显现出的巨大商机一度让两轮摩托车企业心动不已,但三轮车并没有因此就从根本上步入武当、少林等名门正派。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两轮车市场风雨突变,尤其是近10年来两轮车市场竞争态势严峻,来自政策、技术环保、知识产权以及市场方面的变数此消彼长,不免令人心力疲惫,难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另一方面相对三轮车而言,从事两轮车产业的人很有些“阳春白雪”的感觉,猛然俯下身子难免有些屈就的不适应,当初两轮车经销商对经销三轮车不屑一顾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投机取巧成为很多操盘手的共同心理。 “收取品牌使用费或者通过单纯的商务合作,比如卖发动机额外获得一些利润”,这种简单容易且能很快见到成效的方式成为很多操盘手的选择,而追逐短期利益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会带来这个产业持续发展动能的缺失。
第三是实质性投入少,后攻乏力。虽然国家对机动车要求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但三轮车消费市场决定了三轮车在技术标准方面的滞后性,销售商将节油作为卖点远比将环保作为卖点能带来更好的效果。而成本方面的压力,甚至出现人为性的标准滞后现象。由于产品消费群体的影响以及前述两方面原因使得自有知识产权缺乏、产品同质化以及仿造现象等这些曾经发生在两轮摩托车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在三轮车发展中变得不可避免,中国三轮车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暂时掩盖了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更明显的实际收益”,这正是大多数从业者不情愿付出更多的原因。如果这些因素在合理的时间内得不到解决,必然成为制约三轮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三轮车的发展前景
好在总有一些睿智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目光敏锐,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善于洞悉事物发展规律,坚信寻找方法比勤奋更重要,他们以发展为己任,总是从更深层面思考事物的未来,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负责发展规划工作的季一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涉足中国三轮车产业时间很短,却让大阳三轮车在业内备受瞩目。在2005--2007年的三年时间里,大阳三轮车生产厂房面积扩大了20倍,产品品种扩大了5倍,年产能力提高了20多倍,产销量跃居行业第三位,增长速度居于业内第一位。季一平说:“绝不能用对待两轮摩托车的眼光看待三轮车。因为对最广大消费者来说,三轮车是以生产资料的方式存在的。”大家都知道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必须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由此可见三轮车对于其消费群体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对三轮车资源的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品牌使用和出卖发动机这样简单,北易公司给合作企业注入的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除带进资金、技术、质量、配套、生产作业管理和员工管理等企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包括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思维方法。正象北易公司总经理刘波涛说的那样: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必须是让大阳这个品牌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因此大阳三轮车必须成为行业内最好的。仿佛在诠释这个理念,2008年的大阳三轮车市场表现绝佳,表现出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今年,大阳三轮车的年销量有望突破16万辆。大阳三轮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销售数字,通过这个表象,我们也许应该挖掘出一些更深层面的东西。
第一,两轮摩托车领军企业对三轮车产业的关注将有力促进其发展。应该说北易公司对三轮车资源的整合在业内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宗申、隆鑫、福田等这些在三轮车产业上取得良好业绩的企业也都在为这个趋势做佐证。北易公司的季一平说:“企业对三轮车的前期关注是收编、整合、改造,迅速形成能力,后期关注一定要落实在品牌培育、产品技术含量、网络的凝聚力以及服务、外销等方方面面。”笔者曾经三次深入到河南、江苏、山东对三轮车经销商和一些用户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三轮车经销商有着更迫切的愿望------寻找基于品牌、基于未来的归属感、稳定感,而用户基于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对产品质量、服务有着远远超过国家对三轮车设计标准的要求,这些需求的满足当然来自上游生产企业所具备的稳定、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实现来自从业者对这个产业的深刻认识,因为思想决定未来,三轮车产业的确需要一批象季一平这样深谋远虑的智者,需要山东北易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丙余这样视质量如生命、舍得投入和付出的实干家;需要一大批充满归属感和荣誉感的销售商……。
第二,国家富农政策为三轮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约有7亿多人,分布在全国37896个乡镇,国家各种富农政策的推行,农村道路的改善以及农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使得现阶段农民已经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过渡,三轮车作为生产资料型产品对其实现家庭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未来几年内三轮车市场需求将会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有业内专家预计,3年以后三轮车市场需求有望翻番。这表明,三轮车市场的竞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停留在瓜分市场这种初级竞争阶段。大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一些比较有实力但难于在两轮车市场有所作为的中小企业期望通过进军三轮车光复梦想,等等,三轮车产业可能借助这些机会实现新的起飞。当然这个阶段将成为那些有远见卓识的生产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培育用户群、占领市场制高点的黄金时期。有两轮车的发展史做借鉴,三轮车产业也许会用比较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三轮车作为中国独具创意的产品将会成为世界的财富。三轮车作为中国特色的产品不乏浪漫的创意:比如车厢,从
我们常说“有为有位”,不过10年时间,中国三轮车表现出的巨大张力理应使其受到足够的重视。但鉴于三轮摩托车的辐射群体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广阔,这一领域的发展需要更多能俯下身子做事的技术人才,需要更多有平常心的高技能专家,需要更多能真正读懂这个产业的决策者,需要更多能真正将各种规划付诸行动的管理者,当这个产业的从业者能够发现其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时,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意,中国的三轮车产业一定会成为世界的财富。(王学峰)
来源:中国摩托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