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市场 决胜未来之一(08/04/17)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8年4月17日 )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往往容易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表面成就而沉醉在成功的空想中,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按照现有的发展轨迹,最后的成功便唾手可得。殊不知,成功需要积淀,他们在盲目乐观当中,却无形间迷失了自我,忽略了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最核心的因素。个人是这样,企业同样如此。中国广大摩托车生产企业目前正处于这种困境当中,苦寻出路,难以自拔。

    最新出炉的2007年摩托车行业报表显示,2007年我国全行业产销双双突破2500万辆。数字再次有力地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既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摩托车工业在发展快车道上飞驰的三十年。三十年的曲折历程,见证了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光荣与梦想,亦目睹了中国摩托车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青涩懵懂:环境的制约、技术的瓶颈、产品的局限、品牌的缺失等等,和日本四大家族、哈雷、宝马这样的国际巨头比起来,中国的摩企还很稚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发展战略的缺失、目标的模糊,也有战术的失策和营销的不力。但是,这些都不是最原始和最本质的诱因,我国的摩托车行业之所以到现在还停留在表面的繁荣上,归根结底是广大摩企对市场的徘徊和游移,这是病根症结所在。要解决中国摩企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就要在认真分析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之后才能谈得上目标和战略的制定及各种战术的执行。

    国际市场:本土品牌国际化的试验田

    2007年,尽管受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摩托车出口总体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全行业产品出口创汇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整车出口同比增长24.6%,达到817万辆,几乎占到了行业销量的三分之一。国际市场在整个行业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无形之中昭示了它在全行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也在明示广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国际市场,大有可为。

    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企业,从来都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既得利益,局限于一条腿走路。中国摩企要想最终走向成功,把自己打造成百年老店,其眼光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有限的国内市场,而应该双拳出击,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放眼全球,在国际市场上和国外品牌一较高低。

    也许,有些企业在这点上还存有异议,认为我们的国内市场尚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在国内市场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冒然进军国际市场是个战略性失误。其实,如果看看国外摩企巨头以及其他行业的优秀品牌的成功案例,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了。在日本四大家族发迹的道路上,国际市场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享誉全球的韩国三星,也正是通过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无线通讯设备的指定供应商,从而拉开了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大幕,才使其从一个仅限本土的地区性企业一跃而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品牌。对于我国广大的摩托车企业来说,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等到在国内市场上万事俱备才开始着手国际市场。要知道,当年三星为促成和国际奥委会的合作所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企业自身正常的承受能力了,事实证明,它最终成功了。何况,和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更趋激烈,机会不等人,一旦错过,也许就从此丧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相比较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在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上有其无与伦比的优势。首先,与国内市场相对简单的市场需求相比,国际市场的需求更具多样化和分众化。国家、民族、地域及居民消费能力的差异为企业产品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自身发展增添了多元化的色彩。其次,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企业综合实力和品牌价值的竞争,这对国内的摩托车企业来说,既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更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的难得契机。第三,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其突破了地域和政策制度的限制,国际性贸易条约等游戏规则的制定和约束,为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国内某些企业所持的认为国内普遍存在的禁摩限摩等政策制约了自身发展成为一种借口,我们完全可以把国际市场开辟为检验企业自身实力和产品质量的试验田。企业如果有实力,产品如果有竞争力,则何惧广阔的国际市场没有它施展拳脚的舞台。

    看看2007年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出口形势,可谓是喜中有忧。一方面,2007年全年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超过800万的出口量和超过40亿美元的创汇额,为我们今后行业在出口方面的进一步迈进提供了足够的心理预期。特别是,2007年行业内骨干企业总体实力继续提升,为出口形势保持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落实到企业,以大长江、隆鑫、力帆、宗申和建设为代表的一线品牌的出口量和创汇额稳步提升,2007年累计创汇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数量达到14家,共创汇26.4亿美元,占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创汇总额的近2/3。新的一年,行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新的建树,还需这些骨干企业的持续走强。另一方面,我国摩托车行业出口秩序混乱,且出口的大多是贴牌加工而不是自有品牌,特别是从产品的出口结构上看,我们还仅仅停留在小排量车型上。2007年,在摩托车主要出口品种中,125亳升、100毫升、50毫升、110毫升和150毫升五个品种的出口量占到了出口总量的91%。而上述五个品种29.9亿美元的创汇额也占了出口创汇总额的91%。如果说在国内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这五个小排量车型占据着主导地位还算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国际市场上的这种产品出口结构的单一和初级就不能不算是一种尴尬了。摩托车的排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体现着该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摩托车全行业在大排量产品生产技术上的瓶颈从根本上阻碍了行业在产品出口结构上的优化和升级。中国的摩托车工业在过去的三十年更多的是表现为量的积累,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乃至三十年,行业要想取得更大更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在大排量车型的研制技术上实现突破,从而从整体上改变目前单一的产品出口格局。

    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未来在于国际市场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价格战早已过时,企业切莫把自身的长远发展寄托在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上,更不要奢望在国际市场上和对手展开在价格上的火拼以谋得短暂的眼前利益。企业要想真正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自身品牌、提升美誉度,那么,抓紧突破相关的技术瓶颈、实施技术升级、优化产品出口结构、伺机在国外建立出口基地、把营销网络向海外拓展才是唯一正途!(待续)

来源:摩托车趋势200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