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多哥摩托车出口市场现状及机会分析(07/08/21)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7年8月21日 )

一、我国对多哥摩托车出口情况
  下图表可知,我国对多哥摩托车出口量增长速度惊人,年均增长率为220%,最高增长年份为2003年,增长了338%。2000年对多哥出口量仅为1614辆,2002年突破了万辆,为17842辆,2004年突破了十万辆,为129162辆,2005年出口量达到了134985辆。

 随着多哥摩托车市场的迅速打开,未来多哥仍有较大的机会,多哥人口有500万人左右,仍有很大潜力。

  二、我国对多哥摩托车出口机会分析


  1、多哥国内摩托车需求增长机会

  近几年,多哥经济缓慢复苏,摩托车的进口量呈飙升之势。由于国家贫穷,公交车少,摩托车已成为是多哥人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成为了不少当地百姓谋生的重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在多哥首都洛美,约有12万辆摩托车,其中出租摩的5万之多。市内的大街小巷,到处可看到载客的摩托在汽车左右行驶穿梭,形成一条条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由于多哥的城市除了主要干线外,道路状况不佳,而且大部分城市没有公共交通。摩托车价格便宜、经济实惠,又轻便快捷,可适应各种不同的路况,十分符合大多数中低档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多哥等国的摩的数量逐年大增。仅在只有60万人口的洛美,摩的就达数万辆之多,每年还以千辆的速度递增,大有与出租车争饭碗之势。

  近几年来,我国对多哥摩托车出口量增长速度较快,2005年出口了134985辆,可以明显看出,多哥国内摩托车需求量仍很大,中国企业要抓住机会,不要意味打价格战,耗费精力和物力,要把时间放在市场的开拓与产品质量和产品美誉度的提升上下功夫。

  2、多哥投资设厂机会

  最近两年多来,国内知名品牌摩托车如广东的太子、大羚羊,江苏的欧豹、赤兔马以及福建的三力和重庆嘉陵等逐步打入多哥市场。据最新统计,2003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多哥的各种品牌摩托车近3万辆,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500%,约占该国市场份额的12%多,成为仅次于日本和尼日利亚的第三大摩托车进口来源国。

  中国摩托车之所以能够打入西非市场首先得益于西非国家摩托车市场需求扩大。摩托车价格便宜、经济实惠,又轻便快捷,可适应非洲国家各种条件不佳的路况,十分符合大多数中低档消费群体的需求。不仅如此,西非一些国家摩的数量逐年大增。仅在洛美这个人口近80万的城市,摩的就达5万辆之多,每年还以数千辆的速度递增。

   自2000年以来,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积极开拓非洲市场,先后有广东江门中裕和宝得、福建晋江三力、浙江新世纪、重庆嘉陵等国内公司在多哥建立各自的销售网络,将我国摩托车名牌产品推向当地市场,并以洛美为依托逐步向西非内陆国家挺进。

  来自中国的摩托车经营者大都以民营和个体为主。他们或是由国内摩托车企业出资设点或是自筹资金设点作为国内企业代理,专门销售中国摩托车。由于这些经营点规模不大,他们既是进口商又是批发商,有的还兼零售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为保证市场持续性,大多数网点还专门备有各类配件和技术人员以提供售后维修服务。在销售方面,他们根据非洲国家的特点,严格按照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以用预付款加D/P方式甚至是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方式进行交易,基本不采取赊账的方式,从而保证了货款的正常回流。与此同时,中国摩托车经销商还利用洛美港作为天然良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积极开拓西非,特别是西非内陆国家市场。目前,中国摩托车每月以近5000辆的销量通过洛美转口到布基纳法索、马里、加纳、尼日尔等西非国家。
  目前,中国摩托车在西非的市场尚不完善,随着国内各摩托车企业打入西非市场,以往一些中国商品在此间曾有过的盲目出口,竞相压价等问题也将显现。
  目前,中国摩托车在多哥乃至西非其他国家仍有较大的销售份额与空间。中国各个摩托车企业应抓住机遇,切实做好市场预测,共同维护和发展现有的摩托车市场,力争将摩托车打造成为中国对西非出口主打产品的一个新亮点。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多哥市场摩托车市场需求旺盛,多哥摩托车市场可以辐射其他西非国家,因此,国内企业可以在多哥市场建厂,一来可以减少成本,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二来可以扩大销售范围,可以辐射更多市场。

来源:中国摩托车网  200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