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二、三线摩托车企业现状初探(07/09/28)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及现状值得关注,特别是对于日子过得比那些一线品牌和知名品牌企业更为艰难的二、三线品牌的摩托车企业,更值得关注……
兵临城下
据2003年、2004年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一些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整合力度的加强,中国摩托车市场的集中度更加凸现,2004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行业排名前15名的企业,当然多是拥有一线品牌的知名企业,他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简而言之,还有至少一百多家、其中绝大多数系二、三线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30%。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为规范摩托车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中国摩托车产业结构调整,防止重复建设,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在中国的摩托车行业中,全面实施了中国强制(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全行业有近200家成车生产企业,到2004年年底,按最为保守的说法,起码有40多家不能通过“
除了行业新规和市场集中度的加大,对中国摩托车企业,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品牌企业的生存空间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外,2003年—2004年,这两年钢材价格的上涨,也使得这些企业面临着雪上加霜的困境。
2003年以来,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全行业危机。处于行业价值链中间的摩托车整车生产商,面临着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和产品持续降价的双重压力。据了解,在这两年中,摩托车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材料如生铁价格每吨上涨了85%,焦炭价格每吨上涨了70%,铝材价格每吨上涨了18%,镍板每吨上涨了60%,钢材普遍涨价20%-30%,橡胶普遍涨价30%以上,包装材料上涨20%以上。此外,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摩托车的一些化工原材料如PP件、ABS等材料价格也有报攀升,塑料普遍上涨20%以上。此外,摩托车行业多年的价格战已经使利润空间很小。这些综合因素导致摩托车整车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极小。
面临三重压力,重庆二、三线品牌企业,陷入了兵临城下的困境。
在这三大巨力中,最致命的当数“生产准入”了。“准入”过不了“关”,其它两个压力也就不存在了。
面对“生产准入”门坎,人们众说纷纭:
“如果通过不了,一些摩托车企业要么关门,要么转行。”这是国内一家主流财经媒体得出的结论;
“一些不具备规定的生产、研发条件的厂家,将在这次的生产准入检查中落马,这是来自政策规定上的一次集体跳栏。”长期关注摩托车行业的一媒体记者如是说;
“有人胜必有人败,有人赢必有人输。共同的市场,相同的蛋糕,你分得多,我就分得少。那些因为分得少而没有利润的企业,必然会自动淘汰。”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
“国家有关部门这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行业混乱的局面得到改变。通过提高门槛的形式,使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淘汰出局。这次将严格按照标准来,不符合标准的就不能通过,说什么也没有用。”一名来重庆参加“生产准入”检查的某官员说;
“关于生产准入,这是国家的规定,每个企业都必须遵守。重庆现在的摩托车企业都是经过多轮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基本上都具备着很强的实力,因此,应该说比其它板块更有优势。当然,也可能淘汰几家。”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这其实也是一个试金石,在行业利润如此稀薄的情况下,可以看出哪些企业是想把摩托车当事业做下去,那些企业是想投机的。”重庆市经委谭晶宇处长如是说;
“如果没有通过的话,还有半年的整改期,这期间可以继续生产。但是,如果半年之后仍然没有通过,则不能继续生产了。”重庆市经委的另一位人士说;
“对于我们具备条件的一线品牌企业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行业来说是有好处的,它使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整治与规范。”一重庆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这样说;这句话代表了重庆几家大型摩托车企业的心声,他们认为“如果真的按标准来,对大企业是有好处的”。
从上述表态中不难看出,三大压力下的重庆摩托车二、三线品牌企业真的遇上了麻烦,这就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和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同晨面对一个疾病一样,健康者容易挺过去,而虚弱者就得付出高额的医药费,其中除一部份能康复外,有的也难免“夭折”的命运。
三大压力让重庆二、三线品牌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生死抉择,特别是先风、双庆、立丹等几家企业,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
按照国家生产准入条件,当时的双庆硬件条件根本不符合标准,而且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在2003年,就传出经营困难的消息,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一度将销售公司撤销,从所租的办公场所退出。在这之前,双庆甚至连广告费都无法支付。双庆不能通过“生产准入”就在所难免了。
先风情况如何?1993年,时任先风董事长的肖正武投资1200多万元在渝生产摩托车挡泥板,当时号称全国最大;2000年,肖正武采用贴牌形式,开始做摩托车整车出口贸易;2002年10月,肖正武投资3000万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盘龙村,注册成立年产销量可达4.7万辆,年销售额可达1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农村的重庆先风摩托车有限公司。经过2年多发展,先风摩托已获8个摩托车整车专利,成为重庆三线品牌中的佼佼者。
先风的辉煌,先风的成功,源于为他们创造了骄人业绩的2003年。这一年,他们借助专攻农村市场的准确定位与过硬的产品质量横扫大江南北,其一轮接一轮的“高质低价”的市场攻略势不可挡。而且这种渠道进攻只是2003年先风攻势的一部分,与其相配合的是诸如“质量万里行”、“勇攀珠峰”,以及铺天盖地的农村墙体广告等,在宣传造势上所构成的高空轰炸,此两者相得益彰,使得重庆先风在2003年风光无限,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风光了一年的先风,在2004年,因人才的因素而引发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使先风在这一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了先风“如同一个卡车司机开着一辆新式坦克横冲直撞。面对前方已铺就好的平夷大道,它却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浅沟里”的溃败。
问题比先风企业溃败更为严重的是,业内人士从先风的失败中得到了这样的警示:“先风的失利可能只是一个信号,表明三线摩企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如三线摩企不吸取先风摩托的教训,难免会遭遇先风摩托一样的处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尽管银翔集团也曾想通过努力“重塑先风”,但是收效甚微。
曾稳坐重庆三轮摩托车制造老大交椅,在2000年与力帆、宗申平起平坐为中国500家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立丹集团,2003年,通过挂靠广西玉林桂达摩托车,曲线进入摩托车生产领域,鼎盛时期三轮车年产量达1万多辆,成为当时重庆三轮车制造老大的立丹集团,因不堪重压,于
宗庆摩托车也与立丹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停产清算;
重庆涪陵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滑稽戏陵牌摩托车,被国家“生产准入”拒之门外,成为重庆市第一家真正被除名的摩托车品牌和企业。
业界分析,由于规模小、资金少,重庆的二、三线摩企正面临严峻考验。在前几年的CCC强制认证、国家生产准入之后,从2005年起实施的欧Ⅱ排放标准、一车一证等行业新证,再加上原材涨价等综合因素的打压下,让二、三线品牌企业日子举步维艰。
顽强打拼
国家发改委于
在这一大环境下,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对于行业新政将会给中国摩托车整个行业的影响作了很多宣传。有很多文章还援引了很多官方人士、权威专家的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几乎都谈到了这样一个严重性的话题:肯定会有一大批的二、三线品牌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但是事实并非如这些人所言,直到今天,重庆真正被淘汰出局的二、三线品牌,并不是一大批或者一批,只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涪陵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海陵牌摩托车,因不具备生产准入条件而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拒之门外。这应该是正二八经被国家生产准入拒之门外的一家属于重庆二、三线品牌的企业。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重庆市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2005年,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单位之一、有25年摩托车生产历史的长春铃木集团,与底蕴深厚的中德合资企业——重庆中德机车公司合资,全面整合海陵品牌,成立了重庆长铃中德摩托车有限公司,最终使海陵摩托车死而复生;
尽管在近几年的一些行业媒体的宣传中很少见到关于先风的宣传报道,但是从近期的一件发表在互联网的先风“企业介绍”中,笔者还是见到了这样一段话:“2007年先风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先风”配件销售部,整合企业资源,充分发挥成车生产企业所具备的品牌、管理、技术、品质、营销、服务等资源优势,为配件市场提供纯正的原车配件,旨在加强和完善先风摩托车售后服务体系,在配件行业塑造和加强“先风”品牌形象,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先风公司将以打造配件优质品牌为已任,致力于配件行业的深入和持续发展,相信不久将来,先风配件会与先风摩托车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成为配件销售领域的一面旗帜”。这字里行间,不是让我们看到、听到了先风摩托车现在的日子过得的滋润了吗?
还有那些二、三线品牌真的被淘汰出局了吗?笔者暂时无可奉告。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几句顺口溜来了:“你有七算,我有八算,你有长箩筐,我有跷扁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还记起了一句不太雅观的歇后语——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门道。在中国摩托车行业新政,对中国摩托车生产经营市场的规范中,作为市场竞争力相应比较低的二、三线品牌的企业来说,它们肯定是不会坐以待毙的。求生的欲望催生了他们的办法,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顽强的拼搏。
对于现在还在继续着摩托车生产经营的二、三线品牌来说,不管是风光的也好,不风光的也罢,在笔者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一个创业的历史,上面都写满了艰辛,写满了付出,写满了坎坷,写满了浮沉,写满了奋斗,写满了崛起……因为他们需要付出比其它一线品牌要多得多的辛勤劳动。特别是中国摩托车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甚至多少有点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它在生存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除来源于行业的竞争外,还来源于自身管理、机制方面的影响。
位于重庆北碚区银钢科技园,占地面积540余亩的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科技集团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固定资产数亿元、5条摩托车生产线及4条发动机生产线的民营企业集团。银钢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以“团结、务实、执行、效率”为企业理念,与日本株式会社GKK技术研究所合资,组建了摩托车核心技术开发公司,自主研制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摩托车节能器、三元催化消声器、水冷发动机等100多项专利技术所形成的摩托车及发动机系列产品。
银钢集团“以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企业,以一流的企业铸就一流的产品”,秉承一贯的“团结、务实、执行、效率”的企业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进营销全球化战略,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运营体系。银钢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产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东南亚、非洲、北美洲、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
但是,回顾银钢的发展历程绝不是一帆风顺,银钢的前进之路也并非是一马平川。2004年,银钢集团在产销量达到了60万台,创下了企业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后,企业的管理和机制却未能跟上飞跃发展的市场形势,再加上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市场销量的滑坡,一度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好在银钢的高层领导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带领全体员工,团结奋斗,针对本企业存在的问题所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扼制住了销量下滑的趋势,使企业一直处在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中。
银钢集团近两年来抓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做文章,同时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给予提升。从2006年起,银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机构进行了大力的调整,在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员工中推行竞争上岗的同时,接着又对人员进行了精减结构。人员的精减和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办事效率,从今年一月份开始至今,我们摩托车产销售量一直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良好势头。
一个企业的发展,产品是最重要的,针对银钢企业的具体情况,银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上。
每一个“银钢人”都懂得,“赢得客户的信任靠质量,占领市场靠质量;质量没有理由,质量没有借口”、“质量为安全的基础,质量乃生产的前提”、“产品即人品,重视质量就等于尊重自已,不重视质量就是毁灭自己”、“质量是生命,品牌是灵魂,服务是根本”、“自已多一份努力,客户多一份满意,企业多一份效益,万分之一的混乱足以丢掉客户,失去市场”。他们自觉的将这一个个警句,记在了自己的心中,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中。
银钢的摩托车节能器、三元催化消声器、水冷发动机等100多项专利技术所形成的摩托车及发动机系列产品,都具有国内的领先技术,对中国摩托车行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银钢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族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振兴,把节能、环保、科技融入到了传统产业中,提高摩托车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特性。1999年,由银钢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绿色环保产品——摩托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节能器,具有比传统摩托车节油10-30%的效果,且驾乘方便舒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特点,填补了行业空白,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在第八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第三届爱因斯坦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被国际联合荣誉委员会授予国际金奖;2001年,银钢研制开发的YGC系列摩托车环保催化净化消声器产品,通过重庆市经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和评审,使用安装该消声器的摩托车,其尾气排放指标达到北京环保标准和欧洲2号标准的规定值,解决了传统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技术难题,为我国摩托车工业和环保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中国人民盼望多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银钢集团“节能、安全、舒适、简便”的产品开发理念,恰与此次北京奥运会倡导的“人文、绿色、科技”奥运新理念不谋而合。为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理念,表达全体“银钢人”对北京奥运会的热切期盼,银钢集团特组织了一次以“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理念”为主题的银钢摩托车“西藏行”活动,由两名银钢勇士,驾驶银钢摩托车,于
本次银钢“西藏行”的圆满成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银钢集团的自主技术实力和品牌风采,展现了银钢人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在“团结、务实、执行、效率”的理念指引下,“银钢人”必将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多的惊喜!
不信东风唤不回,银钢腾飞定有时!银钢所走的创业——辉煌——困难——整改——发展之路,其实也是重庆很多二、三线品牌企业,从创业至今的一个缩写。
辉煌塑造
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协会邹主任如是说:“从宏观上来说,二线、三线品牌与国际接轨的难度要大一点,然而从目前重庆表现特别突出的几家二、三线品牌的企业来看,都似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想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借助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的先进技术作强力支撑,否则发展和生存都将是一句空话。比如现在日子好过的银翔,它主要依托了与韩国晓星的合作,获得了强力品牌的技术支撑。而作为后起之秀的鑫源,主要是借助与韩国大林的合作,走了一条越野车的专业化道路。从这几个二线品牌在这几年的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外先进技术支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的。”
沧海沉浮,风高浪起。为着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庆的一些二、三线品牌企业,在几年来尽管没有特别的惊世之作,除鑫源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外,其它的也没有几个能如重庆的几家知名企业、几家一线品牌企业那样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含金量极高的奖牌创建上有丰功伟绩的表现,但是他们同样在企业的发展征程上,步子走得是那么铿锵有力,业绩是那些么可圈可点。
环松在重庆二、三线品牌中,因其前些年企业的工作重心全放在了海外国际市场而在国人心中少了很多的知名度。
环松集团从1987年成立起,就以“科技服务人类,产品服务生活”为理念,以“诚信、双赢、拼搏、创新”为核心价值,以“创世界一流,树百年名企”为战略目标。作为中国主要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公司除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家
特别是2007年,环松集团新领导班子,根据国内外摩托车行业发展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制定了“六星环松、世界环松”品牌运营战略,在国内市场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它犹如中国摩托车行业杀出的一匹黑马,不断制造着行业奇迹:2007年,在第101届中国“广交会”上,环松摩托车成交额位列重庆参展企业前列;环松成为全球500强排名之冠的“沃尔玛”的在中国的独家定点采购合作伙伴;环松与全球500强之一的日本富士重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上海率先建成了全球销量第4的两轮、四轮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
环松出口项目与隆鑫“宝马”、力帆“汽车”同时被重庆市政府列为2007年市级重点建设并得到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环松生产的中国最大排量的700CC摩托车下线并批量出口,填补了国内700CC摩托车生产和出口的空白;巨资引进在日本本田工作30余年的技术专家佐佐木.和夫,为环松摩托车产品品质和形象的全面改进、提升奠定了基础;环松集团牵手世界顶级设计公司“韩国一诺”,就中国摩托车市场突破和国际化的产品设计理念已经达成协议。环松的此举必将打破摩托车行业的现有的市场格局,对整个行业惯有的营销模式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并将摩托车行业的竞争引入更高层次的竞争;环松集团联手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之一的湖北三江航天集团。
环松就这样用一个个令人注目的行动,引领着整个市场飞跃发展,继环松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在国际市场运作最为成功的品牌之一后,又成为了2007年中国摩托车行业最具发展的企业,树起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一面旗帜。
依托世界先进技术打造自身品牌,做大做强摩托车产业的二线品牌,还有重庆银翔集团。
始建于1997年的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是集摩托车、汽油机、通机动力机械等研究、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科工贸综合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下辖子公司7家,拥有“银翔”、“晓星”、“先风”、“吉尔姆”、“骥达”系列品牌,总资产已逾10亿元。
银翔集团是国家定点的摩托车及发动机生产企业,建有摩托车、卡丁车、沙滩车、发动机、通用动力机械等28条生产线,已具备年产摩托车120万台、发动机250万台、通用动力机械10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品通过IS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
银翔集团以“追求企业与社会、产品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企业愿景,坚持“超越自我、引领时代、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企业理念,执著追求“银翔创造,国际共享”,为中国汽摩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积极贡献。
2002年银翔集团同韩国晓星HYOSUNG机械株式会社、合星UNISTAR产业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银翔晓星HYOSUNG摩托车有限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四种发动机和近十种摩托车整车,生产韩国“HYOSONG”品牌系列摩托车产品。
同时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为银翔集团保持技术领先,提高技术含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银翔集团以提高技术含量,保持技术领先,积极迎接全球化市场挑战,把银翔集团建成为一个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国际化经济实体为战略目标,为实现其国际化发展目标,银翔集团分别在越南、老挝、印尼、尼日利亚、菲律宾等国设立生产厂,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产品出口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地区,近年来银翔集团的出口量一直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除了环松、银翔等二线品牌的不凡表现外,一些三线品牌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托其先进的技术,打造着自己的品牌,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现在我们又来说一说前面提到过的海陵品牌。
现拥有重庆海陵品牌的重庆长铃中德摩托车有限公司,于2005年与底蕴深厚的中德合资企业——重庆中德机车公司合资,全面整合海陵品牌而成立的一家摩托车成车生产企业。
经过全面整合,终于让“海陵”这个被“生产准入”拒之门外的三线品牌重归行业。
重庆长铃中德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两年来,在董事长胡泗淮先生的带领下,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为宗旨,以“千里万里,千方百计”为服务方针,以“细节决定成败,创新成就未来”为经营理念,以“打造中国性价比最高的摩托车”为终极目标,以“只做好的,不做贵的”,让客户享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最新产品为永恒追求,逐步形成了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品牌发展之路。公司始终坚持以铃木先进技术为底蕴,不断强化生产管理,不断研发可靠性更高、品质更好的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扎实练好基本功,强身健骨,用优良的品质和一流的服务来打造品牌”,经过全体“海陵人”的艰苦努力,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近日,从行业媒体又传出“不用压缩机,不灌氟里昂HL06—1(暖用)空调摩托将在重庆长铃中德面世”的消息,称该公司已与拥有“HL06-1(暖用)空调”专利技术的上海空调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将在海陵摩托车上安装“HL06—1(暖用)空调”。
据悉,目前中国摩托车拥有量已经达到8000多万辆,其中北方的消费者将近占到了一半。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高层次追求,在我国北方地区,不管是摩托车驾驶员或者是乘坐摩托车的群众,绝对都会希望摩托车能够有摩托车(暖用)空调器的配置。甚至有人指出,今后的摩托车,特别是投放北方市场的摩托车,必须装有空调器,没有空调器的摩托车不能叫做完整的摩托车。
有专家预言,HL06-1摩托车空调器一定能给合作厂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一旦HL06-1摩托
车空调器进入摩托车成车生产厂的配套系统,其经济效益就更加不可估量。
目前,重庆的摩托车企业都在走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从上面重庆几家二、三线品牌近几年的表现情况给予初探后,尽管我们并没有完全了解这些自身生存能力、自身市场应变能力。都要比第一线品牌企业要差得多的所谓二、三线品牌企业,它们企业内部管理、它们的技术开发、他们的市场网络建设、它们的质量控制、它们的营销策略、它们的产品出口等方面的所作所为,但是有一点我们令我们看得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那就是它们都借助了先进技术、特别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强力支撑。
这只是几个独立的二、三线品牌的一个缩写罢了,它并不包括那些隶属于一线品牌企业的几个二线品牌。
就让我们用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协会邹兆林主任的一段谈话结束本文吧:
“有人说,国家搞生产准入,就是为了将一些二线品牌拒之门外,让他们自生自灭。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应该说,大品牌有大市场,小品牌有小市场,大品牌跟大市场走,小品牌跟小市场走。任何一个市场它不可能都是一流品牌或都是二线品牌,市场,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参差不齐的。大、小品牌都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我认为,大也好,小也好,只要它能生存,就说明它有发展的空间,它就能继续发展下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小品牌的发展方向都是一致的,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为了发展和生存,它们都是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规范自已的行为,如生产准入、CCC认证、欧II达标或今后的欧III达标等,这方面,它们走的也是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你走上面,我走中间,它走下面,大家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在上、中、下三个层面获得各人的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摩托车网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