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托车行业去年产销突破两千万辆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7年2月2日 )
我国摩托车行业去年产销突破两千万辆
     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旗开得胜,一举突破2000万辆,达到2100余万辆,提前四年实现了摩托车工业制订的“‘十一五’末期规划产量应在2000万辆左右”的总量目标。
     超百万辆企业增多
    我国摩托车行业2006年产销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摩托车2144.35万辆,比上年1776.72万辆增加367.63万辆,同比增长20.69%;累计销售2126.67万辆,比上年1774.51万辆增加352.17万辆,同比增长19.85%。
     从产销累计量分析看,前5个月呈现出由低而高的运行态势:产销同比实际分别增长1月为23.49%和21.31%,2月为30.98%和25.74%,3月为33.16%和27.41%,4月为37.13%和34.18%,5月高达38.86%和35.81%;后7个月由高而低逐月递减:产销同比实际分别增长6月为37.73%和35.55%,7月为31.86%和30.58%,8月为28.60%和27.54%,9月为25.62%和24.72%,10月为23.17%和22.21%,11月为21.65%和20.57%,12月为20.69%和19.85%,落差分别达18.17和15.96个百分点。
     其中,有8家摩托车企业产销超百万辆,优胜劣汰趋势明显。产销排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大长江、隆鑫、建设、嘉陵、力帆、钱江、宗申、洛北、轻骑、金城。而且,前8家企业分别双超百万辆,再创新高点,比2004年的7家多1家,比2005年的5家多出3家,最低超110万辆,最高达230万辆。大长江已连续4年摘冠,3年实现翻番,成为唯一“四连冠”企业。8个百万辆级企业中,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囊括3席,前10位企业中,总揽4席,分别是建设、嘉陵、洛北和于2006年底被兵装重组的轻骑,4家企业合计产销分别达479.79万辆和481.54万辆,占行业总量的22.37%和22.64%。而且,从报表企业数来看,全年报出产销数据的企业有105家,比上年118家减少13家,比2004年133家减少28家,这表明一些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败下阵来,退出整车制造舞台。一方面是百万辆级企业在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量在减少,凸显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
     在我国摩托车行业中,重庆、广东、江浙和鲁豫四大制造基地板块,囊括了99%以上份额的上百家摩托车企业。各板块都孕育有百万辆级企业:重庆最多,有隆鑫、建设、嘉陵、力帆和宗申等5家;广东有大长江1家;江浙有钱江1家;鲁豫有洛阳北方1家。这些企业是拉动该板块摩托车发展的领军型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大板块中,重庆板块最大,其后依次是广东板块、江浙板块和鲁豫板块。
     出口增幅高于创汇增幅
    与此同时,我国摩托车出口高速增长。70个生产企业累计出口640.35万辆,同比实际增长40.64%,占销售总量的30.11%,分别高出2002年至2005年15.95、11.24、10.33和4.45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摩托车工业正大踏步“走出去”、获得持续快速增长,出口市场“风景这边独好”。出口前12位的企业分别是隆鑫、金城、力帆、大长江、宗申、嘉陵、轻骑、建设、新大洲本田、银翔、广州大阳和钱江。除嘉陵为负增长外,其余企业皆为正增长,少则数个百分点,多则几十个百分点,最高则达数倍增长。
累计创汇251958万美元,比上年181955万美元增加70003万美元,同比实际增长38.47%。创汇前12家企业依次是隆鑫、大长江、力帆、金城、宗申、新大洲本田、轻骑、建设、广州大阳、钱江、嘉陵和银翔。
     出口实际增幅高于创汇实际增幅,意味着出口量上去了,平均单台价格却下来了。因此,有市场人士指出,2006年海外市场是以降价冲量、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赢得的市场份额,这是不可取的。
     2006年我国摩托车销量增速不到20%,其中出口增速超过40%(应当说远不止这40%,因为海关数字还要高出行业数字30%—40%左右),也就是出口的高增长填补了销售的低增长,拉高了销量的增速。总销量减去出口量,国内销量还有1486.32万辆,比上年国内销量1319.21万辆高出167.11万辆,增幅达12.67%,应当说,这与国家推行“一车一证”政策有关。
     有市场人士认为,实行“一车一证”之前,一些民企瞒报产销数量严重,据说仅占其实际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国家推行“一车一证”的新政策之后,不但使过去大量瞒报的数量“浮出水面”、接近市场销量实际,而且更重要的是各类企业一道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国家的税收也得到增加,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得以遏制。
     新闻来源:经济日报20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