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摩托车业产销分析与后势解读(上)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6年9月22日 )
2006年上半年摩托车业产销分析与后势解读(上)
 
     2006年5月全行业生产摩托车180.33万辆,比上年同期123.53万辆增加5680万辆,同比增长45.98%,比4月份188.49万辆减少8.16万辆,环比下降4.33%;2006年1~5月累计生产860.14万辆,比上年同期619.44万辆增加240.70万辆,同比实际增长38.86%,比报表增速41.27%低2.41个百分点,主要是有的企业改小了“去年同期累计”栏数据所致。
    2006年5月全行业销售摩托车179.07万辆,比上年同期125.69万辆增加53.38万辆,同比增长42.47%,比4月份197.49万辆减少18.42万辆,环比下降9.33%;1~5月累计销售844.58万辆,比上年同期621。89万辆增加222。69万辆,同比实际增长35.81%,比报表增速38.13%低2.32个百分点,主要也是源于有的企业改小了“去年同期累计”栏数据。
    综观前5个月全行业产销存运行情况,其市场运行规律和表现特征凸显为:
    ━━前5月产销大幅增长,库存量仍在高位震荡。尽管产销数据,特别是出现有的企业将原早已对外公布了的“去年同期累计”栏的数据更改缩小,放大了同期增速,制造增速“泡沫”,通过挤掉这些“水份”后,其增速仍然在近几年最“牛”。
    从前5个月生产量看,最低为2月,147.73万辆,最高为4月,达188.49万辆,但各月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加;1月增加31.74万辆,2月增加40.73万辆,3月47.35万辆,4月60.46万辆,5月56.80万辆。其增速除5月为45.98%,比4月略有回落外,1~4月分别为23.49%、38.07%、36.79%和47.23%,呈逐月增长且渐进式升高态势。从各月累计生产量来看,同比实际增速:1月23.49%、2月30.98%、3月33.16%、4月37.13%、5月38.86%,呈直线上升趋势。
    从前5个月销售量看,最低也在2月,最高也在4月,分别为144.61万辆和197.49万辆,各月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加;1月增加28.73万辆,2月增加32.30万辆,3月增加36.26万辆,4月增加67.69万辆,5月增加53.38万辆,除4月销量增速超过产量增速4.91个百分点外,其余各月销量增速均低于当月产量增速数个百分点;从各月累计销售量来看,同比实际增速也为逐月上升;1月21.31%、2月25.74%、3月27.41%、4月34.18%、5月35.81%,但都低于同期产量增速。说明行业盲目生产,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现象较为突出。
    至5月底止,全行业库存量为74.70万辆,比上年同期51.16万辆增加23.55万辆,同比实际产长46.03%。可以说,自2005年下半年库存量触底反弹后,2006年一开始便进入63.81万辆高位运行,2月增至65.52万辆,3月再次攀升至82.49万辆,跃增近17万辆,4月回落至73.47万辆,5月又呈现上扬之势。从2月份开始,库存量同期增速均高出产销量同期增速,其中3月增速高达近50%,净增27.26万辆。库存量居高的主要原因在前10家企业,削减库存理应从其开始。
    从微观上看,有的企业库存量竟高达10余万辆,占行业库存总量18%,占本企业销量的51%以上,这是行业近几年来罕见的高量;更有甚者,库存量占其销售量近72%。可以想象,如此大的库存量,叫企业何以能持续有效运转?
    ━━六大排量占据九成六,运行态势呈现多样性。统计分析在原≤50mL、100mL、110mL、125mL和150mL等5个排量车基础上,新近增加1个>50mL(三轮)排量车。这个排量车前几年市场表现平平。一直在3%边缘上下徘徊,不被人们看好,而2006年一路上行、步履稳健:其比重1月为2.58%,2月3.21%,3月3.65%,4月3.67%,5月创下数年来新高3.88%,不行不让人们摘下“有色眼镜”,转变审视角度,对其另眼看好。
    六大排量的销售比重分别是,销量最大的125mL车达431.98万辆,占总量51.15%;第二为100mL车,达114.96万辆,占13.61%;第三为110mL车,达107.47万辆,占12.72%;第四为150mL车,达65.95万辆,占7.81%;第五为≤50mL车,达57.62万辆,占6.82%;第六为>50mL(三轮)车,达32.75万辆,占3.88%。六大排量车共计810.71万辆,占15个排量844.58万辆的95.99%,达近九成六;其余九个排量共33.87万辆,仅占总量4.01%份额。125mL、100mL和110mL三个排量车合计为654.41万辆,占总量77.48%;150mL、≤50mL和>50mL(三轮)三排量车为 156.32万辆,占总量18.51%。≤50mL和>50mL(三轮)车与另四个排量车有所不同,分别涵盖多排量车,因此企业在决定是否生产、生产哪种具体排量时,必须通过市场调查,加以科学论证,作出正确抉择。
    同时,六大排量按照其自身的市场运行规律呈现出多样性,比如≤50mL、>50mL(三轮)和150mL车的比重均呈现出逐月上升趋势:≤50mL车从1月的5.62%逐月上升至5月的6.82%,>50mL(三轮)车从1月的2.58%径直上升到3.88%,150mL车从1月的6.03%依次递进到5月的7.81%;125mL和110mL车的比重呈前高后低走势;125mL车从1月的53.71%、2月的54.04%逐月下跌至5月的51.15%,110mL车从1月的14.36%缓慢跌宕回落至5月的12.72%;100mL车呈小幅振荡,在13.61%与13.75%之间上下轻微波动平稳运行。
    ━━前10家企业整体走红,而产销集中度连续下滑。截至5月底止,销量排前10位的企业依次为:(1)大长江88.41万辆,(20)隆鑫59.02万辆,(3)建设53.29万辆,(4)嘉陵52.92万辆,(5)力帆51.24万辆,(6)钱江48..88万辆,(7)洛北48.87万辆,(8)宗申45.13万辆,(9)轻骑38.27万辆,(10)金城35.69万辆,这些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为正增长,且增幅一般为两位数,最高3家达1倍以上;其产量增幅均在两至三位数之间。
    近几年来,行业产销集中度的连年提高,让人们对行业整合充满希望和信心,沉浸于早日实现摩托车强国的向往中。但年初以来,尽管前10家企业产销同比增速分别高出行业平均5.30和6.14百分点,而产销集中度却由高而低向下滑落:生产集中度,1月为63.26%,3月为63.07%,4月为61.89%,5月降至61.18%,1~5月下降了2.08个百分点;销售集中度:1月高达65.15%比上年底62.94%高出2.21个百分点,3月降到62.59%,4月又降到62.41%,5月仅为61.77%,低于上年底1.17个个百分点,低于1月3.38个百分点。出现产销集中度下滑的原因,一是原本已出局的企业,后又通过生产准入“重出江湖”,挤占了市场一定份额;二是实行“一车一证”新政后,一些二三线企业的产销量已由隐蔽转向公开,由水底“浮出水面”,同比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加大了二三线企业的比重“砝码”,导致行业集中度被稀释、弱化;以至于出现下降。
    ━━整车企业出口数不断增加,出口量及创汇额逐月攀高,而出口集中度仍为下降。截止2006年5月末,共有整车出口企业6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家,同比增长11.67%,比4月65家增加2家,比3月和2月分别增加8家,比1月增加17家。
    随着参与出口企业数的增加,摩托车的出口量和创汇额也随之提高。前5个月,全行业整车出口量合计为234.78万辆,比上年同期146.64万辆增加88.14万辆,同比增长60.10%,与上年公布当月累计数相比,1月同比增长32.17%,2月同比增长46.94%,3月同比增长45.83%,4月同比增长55.72%,5月最高,达60%以上,增长速度惊人。创汇额共计9546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57714万美元增加37751万美元,同比实际增长65.41%。各月创汇增速均高出出口增速数个百分点。表明出口市场秩序良好,竞争渐趋理性,企业不仅注重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重视效益的提高。
出口量占销售总量比重不断提高:1月为19.33%,3月为24.52%,4月为26。03%,5月达27。80%,5个月快速提高8。47个百分点。说明摩托车国内市场比重下降,挺进国际市场发力迅猛、势头强劲、战果辉煌。出口量居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隆鑫、金城、力帆、大长江、嘉陵、轻骑、宗申、新大洲本田、建设和重庆银翔。其中1家为1位数增长,6家为2位数增长,3家高达倍数增长。10家企业共出口整车139.89万辆,同比增长58.86%,低于行业出口增速1.24个百分点,占行业出口总量59.58%,低于行业产、销量比重1.60和2.19个百分点,表明二三线企业出口力度大于国内市场销售力度。(待续)
     来源:中国摩托车网 200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