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述评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6年6月24日 )
汽车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述评
一部汽车工业发展史,伴随着一部环境保护史,它们相互对立和统一,相互依存和促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历史。学习这部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适者才能生存
1885年第一部汽车问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汽车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令人们欣喜不已,生活仿佛也被装上了4个轮子,加快了前进的速度。世间万物,有一得必有一失。半个世纪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汽车所带来的危害。
上世纪40年代发生了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持续4天,死亡4000多人。专家发现,污染源是数量迅速增加的汽车。1959年,美国加州议会提议对汽车排放污染开展全州范围内的控制。州政府成立了汽车排放控制局,后改为加州空气资源局,负责研究制定汽车排放标准及法规。1961年,加州空气资源局颁布了强制装置法,要求加州所有新生产的汽车以及在用车一律安装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排放法规。这个装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净化装置。1966年,加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尾气排放总量的标准及控制方法,以控制轿车和轻型车的尾气排放,1968年在全美推行。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进一步提高大气质量的“马斯基法”,从而大大加快了汽车排放控制的进程。
近年来,美国不断修改大气质量管理法,将大气标准不断提高。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汽车污染最严重的州,因而法规最严。加州法规要求,到1998年,在该州出售的汽车中有2%要达到零排放。到200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0%,也就是说每年有20万辆上市销售的汽车要达到零排放。马萨诸塞州、纽约市、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等步加州后尘,纷纷推出类似的法规。就连欧洲也做出相应的反应。
面对收得越来越紧的法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罗伯特·斯坦普尔怒火中烧,他愤怒地说:“制定法规的人简直是胡来!”不过,后来斯坦普尔还是表示,“我们只能全力以赴。”斯坦普尔怒归怒但依法照办的态度,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美国汽车商的真实写照。商人无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他们不会主动地在环保上投入,从而使利润减少。但是,他们屈从于法律,他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他们畏惧扬在头上的鞭子,而政府就是挥动鞭子的人。
由于研制碳氢电池耗资巨大,单打独斗谁也玩不起,所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联手共同开发,其他汽车厂则有心无力,只有靠边站的份了。日本丰田公司认为,有关环保法规标准的不断抽紧,对于他们反倒是好事,因为小规模的汽车厂由此退出了竞争,等于环保帮助他们扫清了战场。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前景已经十分明朗——得环保者得天下。将来的天下,是环保汽车的天下。环保法规和标准只会越来越严厉,适者才能生存。只有适应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厂家才是最终的赢家。
中国起步晚加速快
有些历史惊人地相似。尽管中国汽车发展的进程比西方国家晚了半个世纪,但在它刚刚起步的时候,同样忽视了环保问题。当年中国的一位汽车专家说:“我个人认为目前国产轿车没有必要考虑环保问题。现在全国轿车生产全部是引进原件组装,原设计中包含净化装备。由于我国汽车排放标准较宽,所以即使取消净化设备,排放也可以达到国内标准。这样既减少了成本,价格也相应降低了。”由此可见,进口车不装净化设备,也可以达到国内标准。
然而领先我国半个世纪的西方国家的排放标准却十分严厉,以至于我国返销欧洲市场的汽车,必须按原设计生产,全部安装净化设备。据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为部分驻外大使配备了国产红旗轿车,因为红旗轿车达不到当地国家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被要求改造。周恩来总理曾让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1983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法规和标准。关于这一点,在当时还引起了激烈争论。汽车主管部门认为,不断抽紧的法规和标准,会增加投入和加大成本,有些汽车厂会承受不了打击,这样就会阻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环保及有关部门则认为,严厉的法规和标准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还会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
事实为这场争论做出了评判。中国之所以节省了几十年的时间,迅速缩短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严厉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严格的执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事实证明,严厉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不仅没有阻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反而优胜劣汰,将达不到环保标准和形不成市场规模的汽车厂淘汰出局,优化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结构。
在中国汽车工业与环保协调发展中,经济政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和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相继颁布了对达到欧Ⅱ标准低排放的小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的政策。到2003年底,有42家企业的1043个车型达到了标准,享受了减税的优惠政策。可以说,这是我国最成功的一个环境保护优惠政策,在这个政策的激励下,中国汽车工业轻松愉快地达到了欧Ⅱ,只用了3年的时间。
适者才能生存
1885年第一部汽车问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汽车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令人们欣喜不已,生活仿佛也被装上了4个轮子,加快了前进的速度。世间万物,有一得必有一失。半个世纪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汽车所带来的危害。
上世纪40年代发生了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持续4天,死亡4000多人。专家发现,污染源是数量迅速增加的汽车。1959年,美国加州议会提议对汽车排放污染开展全州范围内的控制。州政府成立了汽车排放控制局,后改为加州空气资源局,负责研究制定汽车排放标准及法规。1961年,加州空气资源局颁布了强制装置法,要求加州所有新生产的汽车以及在用车一律安装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排放法规。这个装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净化装置。1966年,加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尾气排放总量的标准及控制方法,以控制轿车和轻型车的尾气排放,1968年在全美推行。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进一步提高大气质量的“马斯基法”,从而大大加快了汽车排放控制的进程。
近年来,美国不断修改大气质量管理法,将大气标准不断提高。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汽车污染最严重的州,因而法规最严。加州法规要求,到1998年,在该州出售的汽车中有2%要达到零排放。到200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0%,也就是说每年有20万辆上市销售的汽车要达到零排放。马萨诸塞州、纽约市、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等步加州后尘,纷纷推出类似的法规。就连欧洲也做出相应的反应。
面对收得越来越紧的法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罗伯特·斯坦普尔怒火中烧,他愤怒地说:“制定法规的人简直是胡来!”不过,后来斯坦普尔还是表示,“我们只能全力以赴。”斯坦普尔怒归怒但依法照办的态度,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美国汽车商的真实写照。商人无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他们不会主动地在环保上投入,从而使利润减少。但是,他们屈从于法律,他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他们畏惧扬在头上的鞭子,而政府就是挥动鞭子的人。
由于研制碳氢电池耗资巨大,单打独斗谁也玩不起,所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联手共同开发,其他汽车厂则有心无力,只有靠边站的份了。日本丰田公司认为,有关环保法规标准的不断抽紧,对于他们反倒是好事,因为小规模的汽车厂由此退出了竞争,等于环保帮助他们扫清了战场。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前景已经十分明朗——得环保者得天下。将来的天下,是环保汽车的天下。环保法规和标准只会越来越严厉,适者才能生存。只有适应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厂家才是最终的赢家。
中国起步晚加速快
有些历史惊人地相似。尽管中国汽车发展的进程比西方国家晚了半个世纪,但在它刚刚起步的时候,同样忽视了环保问题。当年中国的一位汽车专家说:“我个人认为目前国产轿车没有必要考虑环保问题。现在全国轿车生产全部是引进原件组装,原设计中包含净化装备。由于我国汽车排放标准较宽,所以即使取消净化设备,排放也可以达到国内标准。这样既减少了成本,价格也相应降低了。”由此可见,进口车不装净化设备,也可以达到国内标准。
然而领先我国半个世纪的西方国家的排放标准却十分严厉,以至于我国返销欧洲市场的汽车,必须按原设计生产,全部安装净化设备。据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为部分驻外大使配备了国产红旗轿车,因为红旗轿车达不到当地国家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被要求改造。周恩来总理曾让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1983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法规和标准。关于这一点,在当时还引起了激烈争论。汽车主管部门认为,不断抽紧的法规和标准,会增加投入和加大成本,有些汽车厂会承受不了打击,这样就会阻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环保及有关部门则认为,严厉的法规和标准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还会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
事实为这场争论做出了评判。中国之所以节省了几十年的时间,迅速缩短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严厉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严格的执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事实证明,严厉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不仅没有阻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反而优胜劣汰,将达不到环保标准和形不成市场规模的汽车厂淘汰出局,优化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结构。
在中国汽车工业与环保协调发展中,经济政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和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相继颁布了对达到欧Ⅱ标准低排放的小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的政策。到2003年底,有42家企业的1043个车型达到了标准,享受了减税的优惠政策。可以说,这是我国最成功的一个环境保护优惠政策,在这个政策的激励下,中国汽车工业轻松愉快地达到了欧Ⅱ,只用了3年的时间。
来源:机动车环保网 200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