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对摩摩托车行业影响及行业发展态势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6年3月3日 )
宏观政策对摩摩托车行业影响及行业发展态势
一、2005摩托车行业运行情况概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摩托车产销量再创行业新高。全年累计生产摩托车1,777万辆,其中两轮车1,724万辆,分别与上年同比增长6.75%、7.54%;发动机生产1,895万台,同比下降1.21%。全行业销售摩托车1,775万辆,出口455万辆,分别增长6.52%、39.05%。2005年底全国摩托车库存61万辆,占月均销量的41.7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26亿元,同比增长9.18%,完成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10.05%,出口创汇18.2亿美元,同比增长48.54%,全年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8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2%。总体看,2005年全国摩托车行业产销发展稳中有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二、国家宏观政策对行业发展影响
    1、“双稳健”政策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启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国家将通过“十一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发展速度。2006年国家将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农民工待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修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2006年将修农村公路18万公里,其中柏油、水泥路13万公里。这一系列宏观发展政策将为摩托车行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
    2、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禁摩”解冻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公安部、监察部、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能法》、《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政策法规,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对现行规定的全面清理,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限制政策。这一政策对汽车行业无疑是一针兴奋剂,这是六部委按照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顺应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型小排量汽车发展,满足中等收入家庭购车消费的重要举措,消息一经传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相对于小排量汽车,摩托车具有节能、环保,体积小,通过性好等优势,可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减少交通阻塞,减少道路和停车面积占用,特别受到城市上班一族的喜爱,理应借政策东风列入解“限”行列。另一利好消息是狗年春节,许多城市顺应民众所愿,一改以往强硬的行政手腕,对禁放烟花爆竹问题也有所松动,由“禁”改“限”,让一些市民过足了“年”瘾。这些举措对摩托车行业来说,都传递同样一个信息,“禁摩”解冻不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市民出行选择会更广泛。
    3、环保让欧Ⅲ呼之即出
    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占世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2%,远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早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将比“十五”期间成倍增长,国家的态度表明,污染企业与产品将受到打击和取缔,环保企业和产品将不仅一路绿灯,还有望得到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扶持。2005年7月1日全面实施的欧II排放标准,对达不到欧II排放标准的摩托车禁止销售,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净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环保标准将很快提高,在2005年全国摩托车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技术标准处冯波处长透露,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组织制定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第三阶段污染物和噪音排放标准,相当于欧Ⅲ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公布,预计年内正式公布,2007年将全面实施。部分地区可能会提前实施,北京已于2005年12月30日全面实施相当于欧Ⅲ的国3排放标准,广州、上海也计划今年年内全面实施。国家提高摩托车环保技术门槛,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欧盟自2006年1月1日起摩托车执行欧Ⅲ标准,日本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排放标准(类似欧Ⅲ)。摩托车要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相对于欧Ⅱ增加成本更高,电喷技术将成为摩托车排放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各大摩托车主流企业已经看清政策的风向标,正在加大环保技术投入,积极研制电喷技术、化油器的精确控制、二次燃烧、三元触媒催化转化器和空气补气系统,推行清洁生产,推动产品预期达标,以保障自己的市场份额。
    4、能源紧张推动行业节能运动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内能源也出现紧张局面,节能呼声越来越高。能源的高消耗与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冲顶70美圆/桶,国内汽油也经历多了6次涨价,涨幅达到40%,我国进入高油价时代。国家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为鼓励节能,国家将研究鼓励节能车辆发展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适时推行燃油税改革,还将适当降低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许多生产企业已经看到国家的政策动向,开始加快节能产品开发,积极探索诸如可变气门、可变汽缸、多活塞技术等节能研究。摩托车节能比赛也此起彼伏,许多商家也将节能作为摩托车产品的新卖点进行宣传,高效节能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燃油涨价也推动中小排量摩托车持续发展,2005年50-125ML排量摩托车占总产销量的90%,占据行业主导地位,400ML以上大排量摩托车虽然作为高端产品已从概念炒作走入市场,成为行业新亮点,但是由于受油耗影响,近期将难以形成批量。另外,为缓解石油供应紧张局面,国家正在研究鼓励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消费政策,推动替代燃油产品的开发,乙醇汽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压缩燃气(CNG)、燃料电池已开始在摩托车上试用,一些汽油/天然气双燃料转换装置已在一些大企业开始研制,液化石油摩托、天然气等替代燃油摩托也已在研发之中,如日本雅马哈发动机公司推出的以沼气为燃料的“FC-me”摩托已经开始上路,本田正在研究以高压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摩托车计划2009年上路。
    5、行业整合持续稳步推进,行业运行日趋规范
    2005—2006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整合的高峰,国家实行合格证管理,实施“一车一证”,信息上传,联网上牌,阻击拼装黑车上市;国家发改委发布《进一步加强摩托车行业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抬高摩托车企业准入门槛,提高企业扩张条件,规范企业间重组,整顿挂靠经营;国税总局颁布《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实行税收“一条龙”,强化税收征管;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摩托车出口秩序的通知》,加强出口资质管理和授权经营管理,规范出口秩序,防止恶性竞争;国家认监委强化3C认证,要求强制性认证从整车、整机进一步向关键性能件扩展,并对标识全面实行改版;环保总局推行《摩托车排放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要求企业实施《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书》,强化产品环保达标。重拳出击,环环相扣,旨在进一步净化摩托车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实现摩托车强国梦想。随着行业治理整顿的持续推进,今后行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市场无情,政策无私,单靠投机取巧已经无法立身,要想免遭淘汰,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身健体,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网络体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创名牌、上效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由大到强。
    三、行业发展态势预测分析
    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十五”期间经历了重要的发展调整及积累沉淀,行业整体水准明显提升。国内市场稳定在1200-1500万辆/年,国外也巩固在300-500万辆/年的基础上,竞争已从残酷而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技术、产品、网络、服务和管理的综合实力的竞争。预期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行业将凸显以下发展态势:——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向主流企业集中,第一阵营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格局将被改变,企业间的差距显著拉开,特大型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并向世界一流企业挑战,形成国内几足鼎立,部分主流企业混杂,重庆、江浙、广东、鲁豫四大板块,国有、民营、合资三轮大阵营,本土、合资两大品牌交相辉映的竞争格局。
    品牌塑造将成为宣传和拉动市场的主要力量,随着“十五”期间一大批中国名牌摩托车企业脱颖而出,不少企业已从总体实力的高度打造品牌知名度,将大量的企业文化因素融入企业品牌建设;同时品牌的塑造也从国内市场延伸到国际市场,正逐步形成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的积极态势。
    产品开发由联合开发向自主研发转移,企业重视引进、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重视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究,许多企业已开始在环保、高效节能、安全等方面投入前期研究,加快高、精、尖技术储备。一些独立的摩托车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建立,并积极向产业化迈进。目前摩托车产品技术研发正逐步接近国际水平,与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化的有效接轨,自有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产品的自主化设计的比重不断加大,核心技术和产品逐步增多将有效地改变中国摩界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市场网络覆盖面扩大,并向乡镇地区下沉,网络层次向扁平化发展。经过20年的长足进展,目前主流品牌的市场网络都已经逐步走向更加成熟化。厂商营销体系更趋多样化、专业性,促销形式更具职业性,网络流通性提升。企业由对代理商单纯流通量的激励转为集合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的多元化激励,效仿汽车品牌化经营的4S店已开始得到尝试。
    服务功能更趋完善,产品售后服务已从单纯的配件供应逐步走向服务品牌化、职业化和零部件市场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星级维修站的建立成为服务趋势,配件供应职能正逐步由代理商独立完成,从整体上支持国内一线品牌的健康发展,并与二三线品牌拉大差距。
    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的制胜法宝,大型摩托车企业集团管理水准不断提升,正与国际一流企业接轨。一些一线企业由于与国际著名企业合资合作,引进技术同时也不断融入崭新的企业管理机制。各大企业瘦身运动已经开展,产销集中度日益提升,规模采购的成本效应将凸显出来。主流企业均在ISO9000质量体系运行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更新的管理载体,不少企业已经成功启动企业资源计划(ERP)工程,推进精益生产(TPS),并取得成效。
    一些主机厂家开始对关键重要件配套体系采取共同投资,相互参股方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在规模集中度方面超前于整车制造业,为整车制造企业大幅度地进行规模采购和成本差异化带来契机,许多零部件制造企业还成为世界著名摩托车企业的全球供应商,其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都有效地支持着大型摩托车企业的进步。
    产品多元化成为新亮点,一些主流摩托车生产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品牌、资金优势,竞相将产业渗透到电动自行车、农业车、沙滩车、汽车配件、通用机械、发电机等相关领域,或自己生产,或采用OEM方式贴牌加工,利用自身网络,经营“副业”,以回避主业风险,寻求新的增长点。
转自慧聪网   2006年3月1日14时40分   信息来源:摩托车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