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生产资质终身制将取消 兼并重组加快步伐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12-11-16
7月24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该《通知》的发布和实施,将打破长久以来汽车行业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一批“零产量”企业将面临淘汰。业内人士认为,车企生产资质终身制取消或许会加快其他企业对“零产量”企业的收购步伐,相关措施将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龙头企业由大变强。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工信部表示,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其生存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盈利。
《通知》明确,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对于已经破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注销其《公告》。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管理(新建企业除外),要求其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通知》对于退出车企认定是: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
此前,中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并不健全,所以,这批“零产量”企业既无法淘汰,又不具备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由于此前没有明确的汽车企业退出机制,拥有“壳资源”就成了有关利益方待价而沽的一门生意。长城汽车(601633)总裁王凤英日前曾对媒体表示,有些企业根本没有产品,甚至工厂都已经完全停止了生产,连员工都没有,但是因为有目录,就变成了一个既值钱又短缺的资源,这种现象很不正常。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也曾表示,很多拥有资质的企业,漫天要价,使得兼并重组无法进行,这种资质形成的重组障碍正在阻碍中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日前对媒体分析指出,市场上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零产量”企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不健全,这些“零产量”企业无法淘汰。另外一方面,这些企业手中掌握的汽车生产资质,随着当下国家对于整车生产尤其是轿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变得越来越严格,也成为了“香饽饽”,而这些企业也有待价而沽的嫌疑。
梅松林说,《通知》出台的直接目的是加快“零产量”企业的消亡,《通知》出台后或许会加快其他企业对这些“零产量”企业的收购步伐,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提前进行产能扩张计划。
梅松林认为,“零产量”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随着这些企业的加快消失,未来汽车企业若想继续实现异地扩产,到时候的一个办法就是强大的企业兼并弱小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方法继续获得生产资质。届时,汽车行业的重组洗牌也将展开,而这次《通知》的出台或许间接加快了这一天的到来。